计算机网络:是用于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。
计算机网络的功能:数据通信、资源共享、提高性能、负载均衡、分布式处理
计算机网络组成:计算机、服务器、通信线路、通信设备、网络操作系统、网络协议。
网络协议:为进行网络中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/标准/约定。包含语法、语义、同步三个要素。
背诵:应(表会)运网链物。
OSI参考模型 | TCP/IP 4层结构 | TCP/IP 5层结构 | 物理设备 | 主要协议 | 数据单位 | 主要功能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7 应用层 | 应用层 | 5 应用层 | DNS、DHCP HTTP、FTP、TFTP SMTP、SNMP |
|||
6 表示层 | ||||||
5 会话层 | ||||||
4 传输层/运输层 | 传输层/运输层 | 4 传输层/运输层 | 四层交换机、四层路由器 | TCP、UDP | 数据段 | 数据分段、端到端的逻辑通信 |
3 网络层 | 网络层 | 3 网络层 | 三层交换机、路由器 | IP、ICMP、IGMP ARP、RARP RIP、OSPF、BGP |
数据报/包 | 路径选择与寻址 |
2 数据链路层 | 网络接口层 | 2 数据链路层 | 网桥、交换机(多口网桥) 网卡 |
SLIP、PPP CSMA/CD、CSMA/CA |
数据帧 | 封装成帧、流量控制、链路管理 |
1 物理层 | 1 物理层 | 中继器(再生数字信号) 集线器(多口中继器) 同轴电缆、双绞线、光纤 |
比特流 | 信号(比特流)的传输 |
区别 | 中继器/集线器(HUB) | 网桥(Bridge)/交换机 | 路由器(Router) |
---|---|---|---|
工作层次 | 物理层 | 数据链路层 | 网络层 |
寻址依据 | 广播 | MAC地址 | IP地址 |
转发对象 | 比特率 | 数据帧 | 分组报文/数据包 |
域分割 | 冲突域 | 冲突域、广播域 | |
相关协议 | PPP、CSMA/CD、CSMA/CA | IP、ICMP、ARP |
交换方式 | 特点 |
---|---|
电路交换 | 独占资源、实时性好、可靠性高、面向连接、呼叫损失 |
虚电路交换 | 面向连接、虚电路号通信、顺序到达、开销小、存储转发 |
报文交换 | 无连接通信、目的地址、无序到达、存储转发、分段占用、有时延 |
分组交换 | 线路利用率高、优先级、准确性高、灵活选择、传输速度快 信道效率低(冗余信息)、有时延、时延不定 |
基本特性:机械、电气、功能、过程(规程)
传输介质(导向性):双绞线(屏蔽双绞线STP、无屏蔽双绞线UTP)、同轴电缆(基带、宽带)、光缆(单模、多模)
传输介质(非导向性):无线电、微波(固定方向)、红外/激光(固定方向)
信号分类:模拟信号、数字信号
基带传输:传输数字信号(一般为曼彻斯特编码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),不适合高速和远距离传输。
宽带传输:传输模拟信号(将数字信号调制为模拟信号),可提供较高传输速率,抗干扰能力高。
通信方式:单工、半双工、全双工
网络交换方式:电路交换、虚电路交换、报文交换、分组交换
带通调制方式:调幅(AM)、调频(FM)、调相(PM)
信道复用技术:频分、时分、统计时分、波分、码分
码元:时间间隔相同的符号来表示一个二进制数字,这样的时间间隔内的信号称为(二进制)码元。码元传输单位为波特(Baud),表示每秒传输几个码元。
码间串扰:因为码元发送频率过高,导致接收到的信号波形失去了码元间清晰的界限的现象。
编码方式 | 编码为1 | 编码为0 |
---|---|---|
不归零制 | 正电平 | 负电平 |
归零制 | 正脉冲 | 负脉冲 |
反向归零制 | 电平不变 | 电平翻转 |
曼彻斯特编码 | 位周期中心下跳 | 位周期中心上跳 |
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| 开始边界无跳变 | 开始边界有跳变 |
在一段数据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。
网卡的功能:网络接口、电信号匹配、数据的封装与解封、链路管理
目标MAC | 源MAC | 类型 | MTU(46B~1500B) | FCS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有效MAC帧长度在64B~1518B之间。
帧定界方法如下:
SOH
,尾部填充EOT
,使用ESC
作为转义符。工作于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。每个VLAN都是一个广播域。VALN通信通过网络层的路由器来完成。
点对点协议,具有身份验证功能和动态分配IP地址的能力。
IEEE802将数据链路层划分为:
访问控制技术:循环式、预约式、竞争式
网络层功能:异构网络互联、拥塞控制、路由选择与分组转发、尽最大努力交付
版本 | 首部 长度 |
区分 服务 |
总长度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标识 | 标志 | 片偏移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生存时间 | 协议 | 首部校验和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源地址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目的地址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可选字段(长度可变) | 填充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数据部分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A | 0 | 网络号8b | 主机号24b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B | 1 | 0 | 网络号16b | 主机号16b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C | 1 | 1 | 0 | 网络号24b | 主机号8b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D | 1 | 1 | 1 | 0 | 多播地址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E | 1 | 1 | 1 | 1 | 保留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网络范围
私有IP地址
子网号可以纯0或纯1,主机号不能纯0或纯1。
IP地址 | |||
默认方式 | 网络号 | 主机号 | |
子网划分 | 网络号 | 子网号 | 主机号 |
掩码方式 | 网络地址 | 主机地址 | |
CIDR | 网络前缀 | 主机号 |
版本 | 优先级 | 流标签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有效载荷长度 | 下一首部 | 跳数限制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源地址(128位)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目的地址(128位)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有效载荷(扩展首部)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地址解析协议(ARP),用于维护一个从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表。
ARP协议默认每台主机在向网络中发送应答信号时都使用的是真实身份(如若不然,则会产生ARP欺诈)。
用于在IP主机、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。ping
、traceroute
/tracert
等命令皆基于此协议。
路由表:
目的网络IP | 子网掩码 | 下一跳IP | 接口 |
---|
路由选择协议:
RIP | OSPF | BGP | |
---|---|---|---|
范围 | 内部 | 内部 | 外部 |
路由算法 | 距离向量 | 链路状态 | 距离向量 |
传递协议 | UDP | IP | TCP |
路径选择 | 跳数最少 | 代价最低 | 较好(非最佳) |
交换节点 | 相邻路由器 | 自治系统全网 | 相邻路由器 |
交换内容 | 路由表 | 与所有相邻路由器的链路状态 | 首次:路由表 非首次:变化部分 |
相关技术:
能唯一的表示确定主机下某一进程的整数(取值范围)。分为服务端口(取值范围)和客户端口(取值范围)。
服务端口又分为熟知端口(取值范围)和登记端口(取值范围)。
客户端口仅在客户进程运行时才动态选择(动态端口)。
网络中不同主机上的应用进程之间进行双向通信的端点的抽象。
源端口 | 目的端口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长度 | 校验和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内容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源IP地址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目的IP地址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0 | 17 | UDP长度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源端口 | 目的端口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序号(seq)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确认号(ack)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数 据 偏 移 |
保 留 |
U R G |
A C K |
P S H |
R S T |
S Y N |
F I N |
窗 口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
校验和 | 紧急指针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选项(长度可变) | 填充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默认端口:53/TCP
域名组成:?.三级域名.二级域名.顶级域名
域名服务器:本地域名服务器、根域名服务器、顶级域名服务器、权限域名服务器
域名查询方式:递归查询、迭代查询
默认端口:68/TCP
协议 | 端口 | 说明 |
---|---|---|
FTP | 数据20/TCP、指令21/TCP | 有Standard和Passive两种方式 |
SFTP | 22/SSH/TCP | 安全性高于FTP,效率低于FTP |
TFTP | 69/UDP | 不能列出目录,仅能传输小文件 |
SMB | 137-138/UDP、139/TCP、445/TCP | 文件共享服务 |
环球信息网(WWW):基于C/S方式、信息发现技术、超文本传输技术。
状态码 | 名称 | 补充说明 |
---|---|---|
200 | OK | |
206 | Partial Content | 服务器成功处理了部分请求 |
301 | Moved Permanently | 永久移动 |
302 | Found | 临时移动 |
304 | Not Modified | 文件未修改,使用缓存 |
307 | Temporary Redirect | 临时重定向 |
400 | Bad Request | 请求错误 |
403 | Forbidden | 禁止访问 |
404 | Not Found | 资源未找到 |
500 | Internal Server Error | 服务器内部错误 |
502 | Bad Gateway | 网关异常 |
503 | Service Unavailable | 服务器忙,暂时无法处理客户端的请求 |
区别 | HTTP | HTTPS |
---|---|---|
默认端口 | 80 | 443 |
有无证书 | 无 | 需要CA证书(付费) |
是否加密 | 无 | SSL加密 |
建立连接 | 交换3个包 | 交换3+9个包 |
资源消耗 | 较http多 | |
安全性 | 无 | 安全 |
对称加密 | 非对称加密 | |
---|---|---|
加密速度 | 快 | 慢 |
密钥数量 | 1 | 2(公钥、私钥) |
安全性 | 任意一方密钥泄露则不安全 | 私钥泄露则不安全 |
加密解密 | 加解密使用相同密钥 | 公加私解或私加公解 |
常见算法 | DES、3DES、RC4、AES、IDEA | RSA、DSA |
区别 | http1.0 | http1.1 |
---|---|---|
缓存处理 | If-Modified-Since 、Expires |
Entity tag 、ExIf-Unmodified-Sincepires 、If-Match 、If-None-Match 等更多缓存控制策略 |
默认连接 | 短连接 | 长连接:Connection: keep-alive |
带宽优化 | 请求资源的部分:206 + Range: bytes=start-end |
|
状态码 | 新增24个错误状态响应码 | |
头信息 | 支持Host头域指明主机 |
协议 | 端口 | 说明 |
---|---|---|
SMTP | 25/TCP | 建立在FTP文件传输服务上的一种邮件服务 |
POP3 | 110/TCP、995/TCP(SSL) | 客户端的操作不会反馈到服务器上 |
IMAP | 143/TCP | 客户端上的操作都会反馈到服务器上 |
默认端口:161/UDP